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City of Perfection
Private Collection, Milan, Italy
2000x1400mm
Chinese Ink on canvas
Macau, 2008

澳門學術與藝術協會去年舉辦的第一屆《瘋》年度藝術人物,澳門知名藝術家馬若龍獲得“中西共融”界別的獎項。很榮幸本刊能邀請到馬先生在百忙中抽空做訪問,與讀者們大談藝術創作的秘訣。

書香世家,詩畫為伴

馬若龍出生於中西共融的家庭裡,母親是中葡混血,父親是葡國人,因此他雖擁有西方人的臉孔,但亦帶著中國血統,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兼容兩個世界的趣味。據他憶述,由於父母親熱愛藝術和閱讀,他自小受文化薰陶,其外祖父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藏書豐富,母親和其他叔父姨母亦時常作畫,惟妙惟肖;只是苦於當時澳門經濟環境差,長輩們沒能力到歐洲學習藝術,耳濡目染下,馬若龍從小執起畫筆,畫功備受大人們稱讚。兒時與藝術的相知相遇,為他打開筆墨映照的世界,一筆一畫落下他對人生的感觸:“小孩子一定要接觸藝術,孩子長大了可能會從事其它行業,但只要兒時有藝術背景,他一生人都會喜歡藝術;而藝術對於人來說,有如靈魂的滋養,極其重要。”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Carlos Marreiros,2019

馬若龍(Carlos Marreiros)1957年於澳門出生,當代建築師及城市規劃師,亦為畫家、詩人、澳門文化體現代畫會創會成員及歷屆會長。自1976年起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美術個展和聯展,獲得本地、國家、國際獎項和榮譽無數。1989年至1992年間,他曾出任澳門文化司署司長,獲澳門總督頒授文化功績勳章及澳葡政府最高榮譽⸺“英勇勳章”,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頒授“專業功績勳章”;在澳門的現代畫界和建築界有極高聲望。

一切皆“角度”

馬若龍時常在揮毫間大膽著墨,或用黑白捕抓萬千神髓,出其不意來個誇張色調的視覺突襲,他回想在歐洲讀大學時,大家都認為他的顏色配搭非常大膽,完全顛覆了平時他們(歐洲人)約定俗成的配色規則。馬若龍告訴他們,這樣的配搭在中國、印度比比皆是,他覺得鮮艷奪目,只是歐洲人未習慣,是為一個“角度”問題。

對於“角度”的領悟,源自於他小時候與外公的對話。當年少無知的他問外公,為甚麼教堂裏的神像那麼漂亮,而中式廟宇裏的神像那麼嚇人時,外公答他:“一切都是角度,只是你不懂得欣賞。”外公讓他在沙地上寫個“6”字,然後叫他走到對面,問他這是甚麼字。馬若龍答:“是個‘6’字。”外公說:“你看清楚一點,是甚麼字?”馬若龍答:“是個‘9’字。”外公說:“你沒有說謊,在這邊看是個‘6’字;在那邊看,是個‘9’字,只是角度不同。”年少的他點了點頭。

有天外公穿著一身漂亮白色西服,卻被飛過的白鴿拉糞弄髒了。馬若龍問:“外公,你不是說上帝是perfect(完美)嗎?為甚麼他造白鴿出來弄髒你的衣服?”外公一邊擦掉一邊答:“上帝當然聰明啦,如果他造的不是白鴿,而是一隻有翅膀的大象,它拉下來的(糞便)就不單是弄髒衣服,我連頸都斷啦!”馬若龍一想有道理,自此“改變角度”這人生哲學就伴隨著他至今。對藝術家來說,有一對巧手還須有一雙慧眼,正如馬若龍常掛在口邊,“Art is something imitates nature”(藝術模效大自然)。在大千世界中,萬物皆可入畫,藝術家若常能在構思時找到獨特的角度,創作自然就可更天馬行空,耳目一新。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Carlos Marreiros, 2022

中西共融,東學西漸

中葡混血的世界碰撞,不僅僅是外貌和靈魂之間的融合,也促使馬若龍對文化交融的好奇和追求。他笑言自己受的是中西合璧的教育,因此做的藝術也中西結合。對於馬若龍來說,藝術和文學沒有地域界限,他熱愛葡國詩詞文學,亦同樣對中國文化著迷。早在歐洲讀書時,他就在里斯本的書店中讀紅樓夢、水滸傳及三國演義等名著,對中國的詩詞歌賦、神話故事均略有研究,有時是在華人朋友口中,有時是在葡文的翻譯本裡。在他的畫中常以澳門風光、東方元素入畫,中西共融,風格別樹一幟;其詩歌中亦可見其濃厚的中國色彩,其中更有一首名為《李白》的詩向詩仙致敬。在澳門土生土長的馬若龍,受著東方泥土的滋養,卻又受西方甘霖灌溉,自然結出的花果別有一番韻味。著名作家李鵬翥評論有此:“他(馬若龍)走過歐、亞、美洲許多地方,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歷,使他年輕的腦袋充滿了哲理和藝術細胞……造就了卓爾不凡的非西非中、亦西亦中的馬若龍風格。”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Drawing on a helmet
Santa Maria Varaneza
Sardinia Island, Italy, 2005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Drawing on a helmet
Santa Maria Varaneza
Sardinia Island, Italy, 2005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Saint Antony of Lisbon, Padova, Macau,
China & Unicorn1557
Collection Museum of Holy House of Mercy, Macau
1000x1500mm
Acrylic on canvas
Macau, 2010

回澳發展,成果頗豐

經過多年在葡萄牙讀建築、德國修讀都市重整規劃、瑞士學環境工程和里斯本美術學院修讀藝術課程後,馬若龍在1983年回到澳門。1985年,馬若龍聯同五位朋友郭桓、繆鵬飛、袁之欽、吳衛鳴、馬偉達,創立了澳門文化體•現代畫會。六人風格各異,但志同道合,常聚在一起高談闊論、畫畫讀書。回想起創會初期,大家的作品不受人欣賞,可說受盡白眼,馬若龍提到他的洋人面孔,讓別人對他有所顧忌,有會員甚至被人打電話罵。“真係好慘㗎!”但他勉勵大家只管埋頭苦幹,不要管外面的閒言閒語。

終於,第一次展覽在葡文書局成功舉行,大家意猶未盡想繼續在香港辦展,可惜摸門釘。後來在1987年,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同意讓他們辦展,寄了很多畫過去,沒想到竟獲空前成功,甚至得到大師的高度評價,自此聲名大振,世界各地都邀請他們辦展。“我們葡國人有句說話,‘quem ri por último ri melhor’,意思是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開心。”馬若龍笑著說。

自此以後,馬若龍便馬不停蹄,辦展足跡遍及澳門、葡萄牙、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印度、比利時、中國、韓國、日本、台灣及菲律賓等地;又參加多個藝術比賽屢獲殊榮,其中包括“第二屆全澳門書畫聯展”創作褒獎(1985);“第四屆全澳書畫聯展”西畫組冠軍(1987);首屆“澳門造型藝術雙年展”獲素描組冠軍(1993);第二屆“澳門造型藝術雙年展”雕刻組亞軍(1995)。各專業、社會和文化組織亦紛紛聘請他為領導、高層或顧問;其中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他1989年至1992年間曾出任澳門文化司署司長。在任期間,他致力為中外及澳門文藝界間搭起交流橋樑,每次有中外著名文藝家來澳他必定出席打點,好不忙碌。他在建築界名氣也很大,其中著名的設計作品有澳門塔石衛生中心、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澳門館等,獲擔任中外多間大學的客席教授及講師。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Sek Tak Si Fok,Time, Space & Pandemic
3800x2300mm
Installation of steel & lights
MAM Macau Art Museum, 2021

勉勵年青人要勤奮

澳門文化體•現代畫會成立了至今近四十載,被問到以後畫會發展方向,馬若龍笑說他們這些老一輩都已賺夠榮譽,機會留給年青人吧!談及一個好藝術家需要具備甚麼特質,馬若龍說,“第一肯定唔可以懶!”當年畫會要籌備畫展,所有事都自己親力親為,除了畫畫,裝裱、運輸都要識,不能全部假手策展人,“不懂得做菜又怎麼管理廚房呢?”他認為現在的年青人過得有點太舒服太安逸了,要記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比喻在大學取得藝術學位只是敲門磚,有如空手道中的白帶,是最低層,畢業後的四、五年要更殷勤學習,提升段位。曾在多國讀書的馬若龍,勉勵年青人要豐富閱歷,多讀書多行路,了解各國文化,才可使自己作品更上一層樓。他還提到一點,就是藝術家不應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太多解讀,要留給觀眾想像空間。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Tribute to Marcel Duchamp
300x400mm
Ballpen
Lisbon, 1976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Drawing at San Marcus Square, Venice
Lodge Book
Venice, Italy, 2017

藝術家也可過上美好人生

馬若龍慨嘆現在的藝術學校主力培養中學美術老師,而不是培養藝術家,無奈社會風氣使然。他認為藝術家也是有權賺錢的,從來都不覺得藝術家應該要過著潦倒的生活,但前提是他們要努力創作,對社會有貢獻。他本人就認識很多很好的藝術家,從早工作到夜晚,絶不如外界想像的輕鬆。他個人非常欣賞又同情梵高,生前畫作無人問津,過著窮困的生活,直到去世後才聲名大噪。“我肯定很多說梵高厲害的人不是真心覺得他厲害,(而是)覺得其他人喜歡就夠。”言語之間略帶惋惜。

被問到獲獎感受,馬若龍說,“我的ego(自信)有如溫布頓球場般大,但我的謙虛更大如希思羅國際機場。雖然我今年已65歲,但這也是我繼續為社會貢獻的驅動力。”希望各位年輕藝術家也可以在馬若龍的個人經歷中,得到一點啟示。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Fernao Mendes Pinto & Luiz de Camoes
1000x1500mm
Acrylic on canvas
Macau, 20‒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Poet Camilo Pessanha Solitude
300x400mm
Chinese Ink
Lisbon, 1976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Running for Glory
1800x2000mm
Acrylic on rosewood
Macau, 2012
多角度思考,起中西共融——專訪名藝術家馬若龍
Tribute to Marcel Duchamp
300x400mm
Ballpen
Lisbon, 1976

編者按:

作為一位年輕的主編,能夠與馬若龍先生結交,並且有幸獲得他一直的記掛實屬不易。辦藝術雜誌本質上就是一場冒險,有幸獲得各藝術家的信任,也是美哉。馬若龍先生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一直令人驚豔,作為本屆“中西共融”奬項的得主是名符其實。藝術讓人生活變得不一樣,馬若龍先生亦是從生活中獲得對藝術的思考,期望澳門藝術名人輩出,以藝術啟迪生活。

發佈者:艾兒,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2/06/23/%e5%a4%9a%e8%a7%92%e5%ba%a6%e6%80%9d%e8%80%83%ef%bc%8c%e8%b5%b7%e4%b8%ad%e8%a5%bf%e5%85%b1%e8%9e%8d-%e5%b0%88%e8%a8%aa%e5%90%8d%e8%97%9d%e8%a1%93%e5%ae%b6%e9%a6%ac%e8%8b%a5%e9%be%8d/

(1)
上一篇 2022年6月20日 上午9:00
下一篇 2022年6月23日 下午3:47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