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鳴,永不言倦鑽研琴藝

梁曉鳴,永不言倦鑽研琴藝

梁曉鳴一直在澳門從事不同類型的音樂演出及行政工作,近年更積極投身音樂教育及演奏事業,在業界影響深遠,而且曾在美國堪薩斯大學受業於榮譽鋼琴教授高士德(Sequeira Costa)。他自幼成長於一個音樂家庭,父母為中央音樂學院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畢業生,父親梁官流是他的音樂啟蒙老師。同時,他又在澳門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學習音樂理論、音樂歷史以及視唱練耳等學科,並在區師達神父關懷下,打好音樂基礎。

直至在他十三、四歲時,梁曉鳴開始踏入反叛期,父母經商量後,決定在他讀高中前,送他前往北京,師隨中國著名鋼琴演奏家及教育家周廣仁,回澳後每周又前往香港習琴,向同為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老師黃安爵學習。在這兩位名師指導下,梁曉鳴建立了正確的音樂學習態度,並系統地接受專業鋼琴訓練。

梁曉鳴,永不言倦鑽研琴藝
梁曉鳴,永不言倦鑽研琴藝

人生的兩位指導老師

梁曉鳴憶述,在北京學習期間,有兩位人生指導老師,第一位是周廣仁、另一位是朱工一。「記得,周廣仁老師第一次為我上課,在長達三小時的授課中,我嚇得全身冒汗,才真正體會到何謂專業、認真及嚴格,周老師們每天清晨六時半就開始練琴,有時直接叫我由床上滾起來,嚇得全身毛管戙起。老師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他們全心奉獻,對我的衝撃特別大。朱公一老師呢,他的教法有很大不同,本身很幽默,若你不認真彈琴,就會諷刺你,那時我天不怕、地不怕呢!自從向這兩位老師學習後,面皮厚了,心裡質素也提高了,以後遇上任何的嚴師,都不怕!當時在北京每天隨便都要練琴八至九小時,那時我只是中學生,那次從北京回來後,自己知道了離專業人士還差多少。」

後來,梁曉鳴放棄了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到了美國堪薩斯大學學習及工作,從一九八二年開始,直至一九九四年返回澳門,並在那兒拿了五個學位,師從高士德(Sequeira Costa),塑造了他整個人的音樂造詣。繼去年《浪漫之巔》梁曉鳴博士鋼琴獨奏會後,梁曉鳴再次在今年九月三十日晚演奏樂聖貝多芬四首中期鋼琴奏鳴曲(幻想奏鳴曲、月光、華德斯坦、熱情),為觀眾開啟浪漫主義的大門。

貝多芬曲目具挑戰性

作為一個音樂專業工作者,梁曉鳴認為一定要彈奏貝多芬的《奏鳴曲》。「我本身非常喜歡貝多芬,他的音樂很適合我的脾性,我特別喜歡彈一些有挑戰性的曲目,因此就選了這四首《奏鳴曲》,包括「幻想、月光、黎明及熱情」,屬貝多芬三個創作時期的中期作品,這些曲目有一定的彈奏困難;演奏時都須有熱情及技巧,都不能忽視。至於彈奏其晚期作品,我想到自己再年老些也不遲,另外選這四首奏鳴曲的原因,是由於它們屬於貝多芬的中期作品,這對於後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影響深遠。」

另一方面選這四首曲目,梁曉鳴認為主要體現了貝多芬的雙重性格,一面是他所具備的古典時期風格,因此有些曲目帶有客觀、理性、邏輯,再加上幽默感;另一方面,貝多芬也是一個「火爆」的人,也是一個感性的人,更是一個激動及情緒化的人,激情澎湃時根本不理會任何客觀的事物,這一部分絕對屬於浪漫時代的特質。在這四首作品中,有兩首偏向於古典時代,兩首偏向浪漫時代,這顯示貝多芬由古典時代,帶領我們進入浪漫時代,這也是對梁曉鳴在鋼琴造詣上的挑戰。在選曲上,他只是想聽眾充分認識貝多芬兩面個性,讓大家經歷一個很重要的歷史轉折期,如何由古典時代過渡至浪漫時代。

梁曉鳴,永不言倦鑽研琴藝

音樂演奏家要具備三種特質

人會年老,年青時的你,與今天的你,又有何分別呢?梁曉鳴再次彈奏貝多芬的名曲,剎那間心領神會,不再一股腦兒埋頭苦練琴藝,特別在大學研習音樂理論後,真的可以進一步窺探作曲家的內心世界,隨着多年來的經驗積累及學習,現在更能理解裡面的訊息。「當你到了人生某個階段,想法及身心都有所不同,樂譜交到不同人手中,自然就衍生不同的風格,關鍵在於你是否掌握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同時你如何塑造自己的風格,因為每個人彈奏貝多芬的名曲,都有不同的效果。一個音樂演奏家,必須具備三樣特質,第一是個性化的音色;第二是技巧,而這兩樣東西都是基本,第三樣就是演奏者的脾性及個性,也就是你的個性體現。因此當每個人彈奏相同的樂曲,都會呈現不同的特點和個性,這也間接地反映這個人的深度,其演譯能否吸引人。另外就是這個人的豐富藝術涵養,你能否找出作曲家在樂譜中所隱藏的東西,將這些聲部、隱藏的線條,準確地呈現出來,由此所衍生的音樂意境,造成我與你的區別。」

梁曉鳴,永不言倦鑽研琴藝

今天,梁曉鳴自卸下多個藝術及音樂相關的管理及領導工作後,於二○一八年再次全身投入教學工作及學術活動,並在理工大學擔任教職。回想本澳剛回歸時,對於音樂藝術的人才培養,發展走向,有着自己的一套原則。他再次澄清,自己認同「澳門的音樂藝術教育必須普及化和系統化,並不急於將澳門演藝學院升格,而本澳己有的綜合高等院校所提供的專業高等音樂教育則另當別論。」在澳門回歸前,當時有部分藝術教育工作者對演藝學院的存在,非常反感,他們認為應把學生分散,教師再到各中小學校內做教學推廣,梁曉鳴則並不認同,因為某些演藝技能必須從小訓練,這就必須有一個專業和系統的教學框架,這個系統必須存在於演藝學院,特別對於舞蹈、音樂必須從小培養。此外除了學習音樂的基本功外,學生還須學習音樂歷史、音樂理論,參加樂隊排練,多表演和比賽,這樣才能為澳門培養不同的人才。

實現「藝術在澳門」的理想

隨着時代發展,傳統的就業市場越來越窄,蓬勃發展的音樂工業也為音樂學習者帶來一片新天地,音樂人才培養不應再只是聚焦於傳統的演奏、教育、作曲等專業,更應該是多方面的應用型人才,例如管理、組織、跨界等多類藝術工作者。梁曉鳴喜見,一九九四年至今天,澳門音樂的藝術教育大有提升,不能與當年同日而言,這都非常了不起。那時出自真正藝術院校的人才甚少,如今各類音樂專業人士,例如鋼琴、弦樂、管樂的學士碩士,遍佈本澳各處。這些人才還開班授徒,實現了「藝術在澳門」的理想,也是這個時代的大趨勢。

梁曉鳴,永不言倦鑽研琴藝

發佈者:艾兒,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2/10/24/%e6%a2%81%e6%9b%89%e9%b3%b4%ef%bc%8c%e6%b0%b8%e4%b8%8d%e8%a8%80%e5%80%a6%e9%91%bd%e7%a0%94%e7%90%b4%e8%97%9d/

(2)
上一篇 2022年10月24日 下午4:47
下一篇 2022年10月24日 下午5:29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