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無疆

——遊天下之美、記大地之趣

《從澳門向世界出發II(秘境)》遊記集主創專訪

(張裕、汪爾達、郭敬文)

訪 / 艾兒、果介

文 / 果介

圖 / 莫縈芊、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

行攝無疆
二月份的南極 張裕攝

攝影之路也是探索之旅。在彩色菲林誕生之初,在數碼相機問世之日,在手機攝影盛行之時——無論時代變革,技術不斷迭代,不變的是攝影人始終在路上,用鏡頭記錄山河壯麗、草原遼闊、地方風俗、喜怒哀樂……

因為疫情,許多澳門朋友的旅行計畫被迫取消或者延遲。但身未動,心已遠。本期專訪特邀攝影遊記集《從澳門向世界出發II(秘境篇)》(下稱《秘境篇》)的三位主創張裕先生、汪爾達先生及郭敬文先生,分享遊記集創作背後的理念及趣聞,帶大家瞭解這本純正澳門製造的大灣區旅行發燒友的遊記文學攝影集。十二位作者中既有攝影和寫作名家的妙筆生花,也有年輕作者的清新筆觸,內容涵蓋祖國神州大地和世界各地的旅遊秘境,涉及大灣區城市人文的內容,奇趣紛呈、可讀性高。

回顧這些大灣區攝影人走過的旅途與秘境,跟隨他們的鏡頭走進冰川與星辰,聆聽他們的心得和暢想,每一個對世界保持好奇、對影像表達饒有興致地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

遊記,顧名思義,就是記遊,即是對旅遊中所見所感的記述。遊記的取材極廣,有些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有些記錄風土人情的多彩阜盛,有些反映一家小戶的日常面貌,還有些會記錄重大歷史事件的片刻和作者的所思所想。1839年攝影術誕生後,探險家旅行者們開始用照相機記錄下他們的所見,圖像語言的攝影成為旅遊的重要內容。作為「世界旅遊悠閒中心」的澳門,不僅本地旅遊資源豐富,若問起澳門人的興趣愛好,十有七八會回答你⸺「旅遊!」

張裕:「不只是攝影集,還是一本遊記文學。」

行攝無疆

張裕,全國政協委員、澳門日報及華僑報頭版專欄作者,曾任澳門特區社會文化司司長與澳門特區廉政專員,出版《世界奇觀背囊遊》、《駕車自助遊

世界》等著作,合著《從澳門向世界出發》第一、二部。喜歡旅遊、遠足和攝影的張裕,兼任澳門自助旅遊協會名譽會長、澳門遠足會名譽會長、澳門攝影學會名譽顧問、澳門攝影家聯盟名譽會長、澳門數碼攝影學會名譽會長及澳門華僑攝影學會名譽會長。張裕已陸續去過七大洲、四大洋的百多個國家,踏遍地球三極(南極、北極、西藏),張裕攝影的方向側重風光與人文紀實,他認為,「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做旅人。期待去旅行,是最開心的期待。」

去旅行,去攝影不僅開心,也是一件十分健康的事。旅行不僅可以觀賞風景、增長見聞,旅行路上的登山涉水、健步行走本也是一項放鬆身心、緩解壓力的體力運動。隨著澳門進入後疫情時代,旅行政策的收縮讓澳門本地對「宅旅遊」的呼聲漸起。為了讓讀者公眾看到更多攝影界的「澳門視角」,且有感於遊記集的出版對推動大灣區文學創作、向年輕人傳播正能量、舒緩一下心情的重要意義,張裕聯同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的組委會在第一本《從澳門向世界出發》遊記集付梓的翌年加碼策劃第二輯,並在原五位澳門攝影作家班底的基礎上特邀香港和珠海的旅行攝影家加入創作,展現來自粵港澳城市十二位知名作家在大灣區文脈上的共通與敘事上的不同。《秘境篇》依然保留了「澳門從世界出發」的主標題,書中的作者大多以澳門小城為起點,出發前往中國內地乃至地球盡頭的特色旅遊目的地,向讀者展現澳門本地、神州大地和世界各地的奇趣沃野、秀麗風光,還能讓澳門讀者在一張張照片和一段段敘述中瞭解到內地社會民生面貌的新發展。攝影是所見之記,遊記文學則是作者所感之述。張裕期望,熱愛旅遊的澳門人在體驗旅遊樂趣之時,按下快門之後,多動筆,多閱讀,多分享,便是《遊記集》出版的初心了。

遊記集主筆之一的張裕,在《秘境篇》中趣妙橫生地記述了他在20年前遠赴南極並嘗試在下海游泳的英勇經歷——

行攝無疆
張裕《嘗試在南極海游泳》
(節選)

「是因為暈浪丸的作用,還是自己的意志力有效?顛簸了一夜,居然給我捱過了。我也不敢大意,早上醒來,大浪仍猛,約有5五公尺高。躺在床上,感覺到身體不住地向兩邊搖晃。連書櫃抽屜櫃桶也跌出跌入。這時是決定:不去吃早餐,就吃暈浪丸算了。然後又昏迷大睡。

登陸橡皮艇坐12人,天氣還不錯,浪不大,才5分鐘便到岸邊。人要側身而下,涉水一段。沙灘一旁的安全區,聚集了一大群人,岸上的,身上厚衣,海中的,忙於拍照。最特別的是一群臺灣人,浸於海中張開橫額:「征服南極旅行團」,征服?夠誇張,又開心。

看著熱鬧,我也躍躍欲試,要在冰冷的南極海暢泳的壯舉。換衫時不很冷,但換過後,要拍照,擾攘了一會,然後整個人身體浸進入水中,奇寒難當。據說沙泥部分份是火山的地熱層,但上半身卻冰冷非常,尤其是寒風吹來,身軀不自覺地便抖顫起來。試過了,便算了。

晚上開始見到冰山一座座,一群群,似軍艦,似飛機,景色奇幻。身處其中,與平時於電視所見不同,這裏是立體的感覺,雪山,寒冷而潔淨的空氣,感覺是清純。

南極,始終應該要來一次的。

行攝無疆
布達拉宮外牆喜悅祥和的西藏紅 汪爾達攝

汪爾達:「選擇在澳門印製容易品質管控。」

行攝無疆

汪爾達,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副會長、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副理事長、澳門廣告商會副主席。歷來參與澳門會展雜誌、澳門廣告商會等的編印出版工作。連續擔任兩冊《從澳門向世界出發》遊記集的出版統籌工作,本年3月底隨自助旅遊協會到訪西藏,踏上布達拉宮,並撰文《西藏手記》,分享感受。

在出版編印經驗豐富的汪爾達,是《秘境篇》籌備組幕後的最大功臣之一。從作者的聯繫和邀稿,內容的校對與排版,文字的行距與字距,圖片的尺寸與佈局,乃至於印刷用紙的材質與克重,出版前的效果調查,出版後的行銷推廣,汪爾達事無巨細、兢兢業業地履行總監的工作,一遍又一遍地跟進《秘境篇》的大小事務,精益求精,終成佳作。他提到,《秘境篇》作為一本遊記集,要最大程度地還原攝影家們高質量的拍攝作品,這對紙張的要求很高:紙張表面光潔平整、平滑度高、光澤度好,才能細膩呈現攝影作品的高飽和度和色彩鮮豔。選擇較貴的紙張種類,甚至是連印刷全程也在澳門本地進行,以便品質的把控和追蹤—如古語名句「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汪爾達把對作者與讀者的尊重落在了成書的細枝末節中。

除了閱讀體驗的提升與書稿內容的突破,新書與第一輯《澳門向世界出發》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每位作者簡介頁附上了聯繫方式,方便讀者自行與作者交流觀感與旨趣,營造更好的文化氛圍,有助推動「人文灣區」的建設。

行攝無疆
《秘境篇》作者分享見聞心得
行攝無疆
路易一世鐵橋晨曦 郭敬文攝

郭敬文:「正因為我知道那個地方會變,所以更加要去旅遊。」

行攝無疆

郭敬文,澳門培正中學副校長,澳門攝影學會會員大會主席。從事教育工作逾40年,喜歡旅行和攝影,20世紀80年代加入澳門攝影學會,開始攝影創作,澳門日報攝影版《攝影漫談》作者。作為澳門的資深攝影發燒友,郭敬文舉辦過《玫瑰花》、《偷閒》等攝影展,出版過《偷閒·郭敬文攝影集》。縱觀他幾十年的攝影作品,郭敬文不僅是澳門影像的記錄者,也是一位對世界探索充滿熱情的行動者,他的格言是「把握機會,旅行去,人生無悔」。

郭敬文是第二輯新加入的作者。澳門旅行、行山的圈子說大也不大,很多年前郭敬文就與張裕一起攀登過奇石遍佈的龍爪角海岸徑,也同團前往過貴州的原野村落。「路在口邊」⸺旅遊經驗豐富的張裕在鮮見人煙的地方也能為團員充分調動資源應對旅途中的突發情況,讓郭敬文印象深刻,從張裕身上更加體會到自助旅遊的真諦。接到張裕的合著邀請,郭敬文爽快答應。

「一張平凡的照片也有不平凡的故事。」在《秘境篇》中郭敬文印象最深刻的照片則是「巴依木劄湖(無底湖)」。他曾遠赴新疆塔額盆地尋找傳說中的樊梨花點將臺原址(無底湖)。相傳唐朝大將樊梨花率軍平定西部,至巴依木劄時感到此地水草豐茂、地勢險要,是作戰布兵的好地方,遂在此地安營紮寨。一次戰歇,樊梨花拿出銅鏡梳發,忽而戰鼓擂響,她跨馬沖向戰陣,把銅鏡遺忘在草地上,後來銅鏡就變成了一個湖,也是今天的巴依木劄湖。郭敬文笑道,去前以為「點將臺」、「無底湖」如此響亮的名稱應在當地也有醒目的標識和形狀,但在草原上行至跨越國境都未找到鮮明的路標。後來一問,原來「點將臺」就是那幾塊碎石,連碑都無,「無底湖」也只是個周長1000米的水潭。不入當地,焉知真貌。

從攝影師的角度,怎麼樣去觀看,就代表怎麼樣去拍攝。攝影之「觀看」,旅遊拍攝時的取景框,往往與攝影者本人的人生閱歷、美學觸覺高度相關,也是攝影者和世界一瞬間相遇的感覺。用最快的時間把對世界的總體感受和對眼前的某一種關係的觸動凝固下來,這種觸動,觀眾在觀看照片的時候也能感受得到。攝影也是把某地、某時定格下來,故地重遊可能已從平原平地拔起高樓林立,旅攝與遊記幫助到我們更好地確定我們看世界的方式,路過、欣賞、體會世界上不同的生活模式。

行攝無疆
杜羅河邊的餐廳 郭敬文攝

行者無疆,大道無垠。一路前進,一路記載。旅遊逸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行攝無疆

發佈者:艾兒,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2/10/25/%e8%a1%8c%e6%94%9d%e7%84%a1%e7%96%86/

(1)
上一篇 2022年10月25日 上午10:23
下一篇 2022年10月25日 下午5:00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