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加裕
在1622年,荷蘭人入侵澳門失敗,儘管葡萄牙人贏得這場戰鬥,但形同虛設的城防問題引起議事會的關注。翌年,葡印總督應議事會的要求派遣馬士加路也(Francisco Mascarenhas)抵達澳門,他以總督的身份掌握城市防務。他的計劃是在澳門城大興土木,興建多座堡壘和炮台。然而,單純建造防禦工事是沒有意義的,炮台上需要部署火炮,但從葡萄牙或印度購買大量火炮,似乎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馬士加路也下令開設本地的鑄炮廠,而這開始了澳門鑄炮業的光輝歷史。
澳門在1557年開埠後不久,葡萄牙人便開始生產火炮【註一】,但這是否意味著當時已開設鑄炮廠?這仍然是一個疑問。儘管明朝官員嚴禁在澳門修建炮台和堡壘,但同時朝廷急需火炮來對抗滿洲人的入侵,不但多次到澳門購貨,甚至派遣工匠向葡萄牙人學習鑄炮。
在1623年,馬士加路也與華人鐵匠有蒼、德泉簽訂合同,他們將建造鑄造場地,提供鐵、炭和鼓風人員,並且按照要求鑄造火炮【註二】。這座鑄炮廠名為「澳門王家鑄造場」(Fundição Real de Macau),顧名思義並非私人企業,而是屬於葡萄牙王室,但業主則是澳門議事會。鑄造廠管理者為「王家鑄造師」(Mestre da Fundição Real),來自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經營,但這位外行人士不善於管理,導致巨大的虧損。因此,葡印總督達伽瑪(Francisco da
Gama)派遣卜加羅(Manuel Tavares Bocarro)來到澳門,他初時以普通員工的身份工作,其後在1626年接管鑄炮場。
卜加羅出身於印度果阿的鑄炮世家,其祖父和父親皆擔任果阿鑄炮廠的鑄造師。在卜加羅的長期經營下,澳門王家鑄造場為本地和內地大量生產火炮,而人們也稱鑄炮廠為「卜加羅鑄炮廠」。在十九世紀時,南灣仍然一條「鑄炮斜巷」(Calçada da Fundição),位於今天的高可寧紳士街及竹仔室橫街附近,相傳鑄炮廠是位於這條街道【註三】。
到底澳門王家鑄造場生產怎樣的產品?早期的產品是銅炮,這是由於葡萄牙人擁有較成熟的鑄銅技術,並且能從日本購入銅料,但供應不穩定,卜加羅因而尋覓新材料來鑄造火炮。實際上,澳門所在的廣東能夠提供鐵材,加上佛山冶鐵技術非常成熟,卜加羅便向華人工匠學習冶鐵,並且成功鑄造鐵炮。在1630年,澳門王家鑄造廠開始生產鐵炮,而卜加羅的成績更得到葡印總督的加許,並頒贈「基督騎士團」的戰袍作奬賞。
在1635年,當博卡羅(António Bocarro)向葡萄牙王室報告時,提及澳門及其鑄炮廠:
「澳門市有73門炮,還有許多門已經造好,是屬於私人或者階下的。因為本地有總督維迪蓋拉伯爵(Conde da Vidigueira,即前文提及的葡印總督達伽瑪)下建立世界上最好的鑄造廠之一,它一直為整個(印度)王國鑄造火炮……」【註四】
在十七世紀時,澳門生產的火炮不但在本地自銷,也出口到世界各地,但這些火炮又有著怎樣的經歷?這就下回再講。
注釋:
【註一】鄭舜功在成書於1564年的《日本一鑒》提及葡萄牙人購銅鑄造火炮,而霍與暇在1571年上疏時也提及葡萄牙人在澳門買馬鑄炮。參見湯開建著,《被遺忘的「工業起飛」——澳門工業發展史稿:1557 – 1941》(澳門:澳門文化局,2014年),第26頁。
【註二】金國平與吳志良,〈澳門博卡羅鑄炮場之始終〉,載於林廣志與張中鵬編,《明清時期澳門經濟史研究論文集》(澳門:澳門基金會,2018年),第246頁。
【註三】簡尼路(Joaquim Alves
Carneiro)編,《澳門市街名冊附地方名稱》(澳門:澳門議事公局,1957),第283頁。
【註四】安東尼奧.博卡羅(Antonio
Bocarro),范維信譯,〈要塞圖冊〉,載於澳門文化雜誌,《十六和十七世紀伊比利亞文學視野中的中國景觀》(河南: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197頁。
澳門博物館內澳門王家鑄造廠的模型。
Fig 2
1623年澳門生產的火炮
Fig 3
1635年《要塞圖說》中的澳門地圖,當時澳門已修建了城牆和炮台。
發佈者:Lou Alex,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9/10/31/%e6%be%b3%e9%96%80%e7%8e%8b%e5%ae%b6%e9%91%84%e9%80%a0%e5%bb%a0%ef%bc%9a-%e6%be%b3%e9%96%80%e9%91%84%e7%82%ae%e6%a5%ad%e7%9a%84%e7%9b%9b%e8%88%87%e8%a1%b0%ef%bc%88%e4%b8%8a%ef%bc%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