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視覺交錯的光環效應

音樂與視覺交錯的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 (Halo Effect) 是一種認知偏見,指的是一個人的特質或能力影響我們對他整體的印象及評價。如果我們認為某個人在某領域取得了成功,我們可能會認為他們在其他不相關的領域也很有能力,或者當我們遇見一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他給予我們的第一印象,包括言行舉止和穿着外表,儘管只是短暫的瞬間,會影響對他的整體評價。

澳門敲擊樂協會的周年音樂會第十七擊的名字正是Halo Effect。藝術總監黎如琪在自己的多媒體創作中應用了光環效應的概念。“假設畫面本身有着生命,它聽到聲音後根據自己的印象自行擴散,產生形式上的互動,這種趣味是我們希望在這個演出找到的。”換句話說,表演者的目標是將自己的生命力賦予敲擊樂,再利用互動技術將音樂轉化為不同裝置顯示的影像。

音樂與視覺交錯的光環效應

科技塑造多媒體的生態圈

二月十七日澳門文化中心黑盒Ⅱ內,一眾敲擊樂手令場上充滿打擊樂的聲息,影像及燈光設計師令光的流溢隨之而生。媒體藝術監製許賢威負責了協調視覺效果和現場打擊表演,透過科技令影像及燈光根據音樂的拍子及旋律不斷改變,塑造一個多媒體的生態圈。在藝術家們的共同努力下,這些影像燈光和音樂被整合和排序成一個個有連貫性的故事,令觀眾從視覺和聽覺聯想填補了他們感知的旅程體驗,與心理學上的光環效應,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音樂與視覺交錯的光環效應
音樂與視覺交錯的光環效應

第十七擊中,有一段以白色光管為主題的曲目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八支安置在場上的光管在漆黑的黑盒中,隨着年輕樂手敲擊鐵片琴的聲音不斷閃爍。鐵片琴發出短暫而高頻的音效,宛如一支故障的白燈管持續發出嗡嗡聲或閃爍。樂曲從零碎和雜亂逐漸發展成有結構的旋律,觀眾也從一個“環境惡劣的舊式廁所”回到黑盒劇場裡,創造出一個沉浸式的表演空間。

突如其來的視覺幻覺

晚上在房間裡睡覺時,突然傳來一聲巨響,我們從深度睡眠中驚醒。此時大腦可能還處於半清醒狀態,這可能導致視覺感知出現混亂或扭曲,腦海中彷彿浮現出迷離的影像。台灣藝術家張欣語為第十七擊設計的其中一個動態影像,正好讓我聯想到這種睡眠模糊中突如其來的視覺幻覺,這種就如老式電視上雪花幻覺的來源,同樣是來自睡中的巨響,非常貼切光環效應。如果要提一點美中不足之處,就是螢幕尺寸過小,表演中的敲擊樂手身手矯捷的動作又非常吸引眼球,不禁讓在樂手背後的數個電腦屏幕相形之下,顯得有些黯然失色。

音樂與視覺交錯的光環效應

澳門敲擊樂協會走到今天的成就,離不開社會各界和樂手的持之以恆努力。多年前,黎如琪就開始在周年音樂會中引入多媒體和新穎演奏元素,數年前在協會的轉場演出中,首次看到用提琴弓演奏馬林巴琴的表演。提琴弓法豐富了敲擊樂器的音色,為演奏者帶來了更多表現技巧。

如今,我相信包括筆者在內的澳門敲擊樂協會的粉絲們都默認提琴弓法是敲擊樂表演中的常見元素,這也從側面證明協會在普及音樂方面的成功。每年的周年演出形式都不斷變化和創新,就像上次的十六擊以大字書法為主題,結合了多媒體和敲擊樂器演奏。

音樂與視覺交錯的光環效應

作為一個音樂協會,它所需要的努力與獨立音樂家不同。澳門敲擊樂協會長期保持演出水準,多年來一直在尋找本地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創作,也勇於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開放和多元的態度吸引不少觀眾和支持者,為本地音樂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意。從光環效應的獨苗念頭,最後建構了一齣多媒體的表演,不但證明澳門藝術人才豐富,也展示了本地藝團的能力及創造力。

音樂與視覺交錯的光環效應

發佈者:William,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4/03/29/%e9%9f%b3%e6%a8%82%e8%88%87%e8%a6%96%e8%a6%ba%e4%ba%a4%e9%8c%af%e7%9a%84%e5%85%89%e7%92%b0%e6%95%88%e6%87%89/

(1)
上一篇 2024年3月29日 上午9:49
下一篇 2024年3月29日 上午10:01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