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澳門記憶

訪澳門歷史普及平台“故城回憶”作者勞加裕

記者:Cherry


集結澳門記憶

澳門歷史最吸引勞加裕之處在於,能夠跟隨痕跡,發掘居住地方原有的模樣


人物介紹

       勞加裕,文化遺產管理學科畢業,從事歷史文化的寫作和研究工作,亦在網上經營一個本地歷史普及平台“故城‧回憶”,旨在讓更多人可以了解這座小城的歴史。2018年加入文化講壇教師團隊。過去出版及編輯刊物有《澳門憶記》、《一八七四年——澳門市公共街道命名冊》及《澳門總督官邸》等。


集結澳門記憶

《一八七四年——澳門市公共街道命名冊》


從興趣出發  了解澳門歷史

       勞加裕於2013年畢業於澳門旅遊學院的文化遺產管理學科,他談及對歷史的興趣源於中學,與許多人一樣,把歷史當成聽故事的科目。“主要當聽故事,把歷史當成是講故事的科目,所以慢慢看歷史書本,譬如初中,學校有一套世界歷史的漫畫,慢慢閱讀當成了解歷史的一個方法,但中途選讀理科,就無再接觸歷史,直到上大學,希望選讀一些和歷史建築相關的科目,就選擇了文化遺產管理這個學科。”


       但事實上,選修文化遺產管理學科與他想像有許多出入,他坦言其實選讀科系本身和歷史關係不是很大。大致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管理、旅遊及文化保護相關。“基本是關於文化旅遊、設計活化方案、如何做規劃、文物保護等範疇,這一科與的確與歷史無關,但就讀的時候是得到啟發。其中一個科目是文化遺產傳釋,簡單來講就是介紹文化遺產的價值及背後的故事,有了故事,有了價值才能做保護。”他認為文物保護並非必須達到建立活化方案等高層次領域,為文物背後歷史作介紹,本身就是一種保護方式。“從那時候開始,才接觸更多澳門歷史。”


       勞加裕談及最初接觸都是整理前輩寫下的二手資料,拼湊再包裝成容易閱讀的文章,上傳至網絡。“時間久了之後,就更加去了解,發覺以往的資料可能有錯漏,寫法上都是比較集中澳門。但其實澳門是一個與世界歷史及中國歷史有很緊密關係的地方。這點我就好想深入研究,挖掘這方面的歷史。就開始用一手文獻、檔案資料,嘗試更準確找回當時歷史的敘述。


集結澳門記憶

《澳門總督官邸》


開設平台“故城.回憶” 找尋澳門過去的痕跡

       “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出身在澳門這個地方,但對本土一概不知的話,是一件相當慚愧的事,希望能盡我所能,努力地挖掘我們這個居住地方的模樣。”勞加裕談及研究澳門歷史的契機出於興趣,更是出於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繼而於2012年經營歷史普及平台“故城‧回憶”。談及平台“故城‧回憶”的名字,意即找尋過去城市的回憶,包括歷史、集體的回憶。最初“故城‧回憶”是介紹關於歷史建築、文物、街道的文章。現時轉為FACEBOOK專頁,主要研究歷史方向。“如果當初不是因為修讀文化遺產管理,根本沒有機會接觸澳門歷史,記得當時對歷史了解不深,就去找圖書館,才發現有極多資料,也感歎竟然有這麼多資料,卻無人找尋。”


紀錄凌晨漁港 感嘆昔日漁村不再


集結澳門記憶

《澳門憶記》


       2014年開始,勞加裕在雜誌專欄刊登關於澳門歷史的文章,2016年彙編出版——《澳門憶記》。《澳門憶記》全書分“小島往事”、“舊城往記”、“百業老行”三輯,集結了十六篇有關本土回憶的文章,輯錄約三萬字及二百多張照片等,藉此記錄本土文化特色,向居民及旅客宣傳澳門深厚的文化內涵。他提及內容上早期時候比較多關於歷史類型,“譬如是福隆新街的娼妓業、海盜,這兩個選題是比較少人留意,而且深入了解之下,其實是澳門歷史的一大可深入挖掘題材。”


       此外,《澳門憶記》當中涉及老行業的紀錄,最初碰觸老行業,從漁港,再到神誕、土地誕,紀錄過程的辛勞,他至今歷歷在目。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選材,是紀錄澳門漁港,包括漁船如何上貨,漁民是如何分貨以及推去街市的過程。“當時有一期就做關於澳門漁港,偏向記錄形式,與同事、攝影師兩人凌晨前往內港,拍攝漁船上落貨情況。親眼見到漁船上貨時,好感概為什麼以前的澳門是一個漁港,但現在似乎無人再捕魚。”


歷史研究之路是漫長 成功需要日積月累

       現時,勞加裕著手研究及出版工作,當中認識了口述歷史學會,投身加入參與活動。另外也是文化講堂教師,介紹澳門歷史的課程,“也有嘗試入學校,給學生講解及介紹澳門開埠歷史。”在入校過程中,他發現有部分學校本身有關注澳門歷史,“感覺學生們是感興趣,也設有史地學會,但始終入學校教書,課堂時間緊迫,我就算在課堂講澳門開埠歷史,是以‘旋風式’在40分鐘內濃縮50年歷史。其實學生聽完可能都一頭霧水,但至少留有印象。我覺得入校講座是有需要,只能盡力去推動,讓更多人知道澳門歷史,雖然可能仍然一知半解,但希望感興趣後,可以自發性尋找更多資料。”


       如果年輕人對口述歷史有興趣,會提出什麼建議?“我覺得年輕人最好不要讀,歷史真的好‘坑’人。”他開玩笑道,他從自身經歷談到,在找尋工作上,歷史相對其他科目相對難找工作,歷史不像其他科目能學習一門手藝,而是提升思考、見識的一個科目,“有一位內地教授曾說,‘歷史不適合年輕人讀’這句話的意思更是帶出一個情況,若要選擇歷史研究這條路,在年輕時候研究歷史,一定要累積閱讀許多文獻資料,當閱讀一定數量,才能夠寫到一部言之有物的著作。所以可能需要10多20年的功力,才會稍見成效。”最後,他淡淡地道:“這條路是難行,而且辛苦難挨。”


發佈者:Cherry,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19/06/27/%e9%9b%86%e7%b5%90%e6%be%b3%e9%96%80%e8%a8%98%e6%86%b6/

(1)
上一篇 2019年6月26日 下午5:38
下一篇 2019年6月27日 上午10:49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