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Cherry
圖:受訪者提供
《社區文創專項資助計劃》項目是以文創打造社區特色店,以零售業及飲食業為主,當中有不少是開業已久、售賣傳統貨品的老店。以店舖本身的歷史或發展故事為中心,由設計師從中挖掘店的歷史和故事,加入創意元素,突顯老店的特色,帶動社區中的文創氛圍。
三十年老店 源盞號
當中,老店項目雜貨店源盞號強記由SLG跨媒體設計公司(下稱「SLG」)負責。SLG跨媒體設計公司由澳門設計師張嘉杰於2014年創辦,為客戶提供嚴謹及嶄新的設計方案及提供品牌形象的服務。主要服務對象為澳門中小企業,也有不少來自國內及海外的客戶。
2019年初,張嘉杰開展與源盞號強記的合作,他憶述最初是自己「膽粗粗」主動聯絡,當中也經歷過拒絕,但透過社區觀察,以及自身對傳統事物感興趣,多次與店家溝通及提出設計方案後,最後能夠達成合作。兩位店家都是第一次接觸商業品牌的設計,所以在合作初期,張嘉杰搜找範例作為溝通工具,與店家定期見面,進行關於品牌、商店經營的工作坊,讓店家能進一步了解品牌設計的重要性,他認為每一間店鋪都有不一樣的特性,「品牌是一門生意,是與別人接觸的第一印象。再形象化一點,品牌就像人一樣,有不同個性,我希望可以藉著與店家接觸,了解他們個性、歷史,設計出屬於他們獨有的形象。」
突出品牌優勢
合作項目之一源盞號強記,1985年開業,位於雀仔園街,一家四口經營的雜貨店。主要業務為售賣糧油雜貨,主要做街坊生意,現為第二代接手。源盞號經營至今已有三十五年,是次翻新改造為他們第一次嘗試。在商標設計上,張嘉杰表示靈感自源盞號一家的個性,「源盞號」以隸書書寫,表達出敦厚、實在的感覺,圖騰則以店鋪販售的產品米、豆、穀類為主,除了視覺形象外,還將「粮食」及「優良」結合,創作「人禾米良」組合字,加強記憶點。
經了解後,張嘉杰發現店家的問題有兩個方面,分別是空間不足及客源缺少年輕人。「貨品堆積,造成販售空間及工作空間變得狹窄,不便於街坊進店購買。第二,留意到區內的老街坊為主要客群,就希望年輕人能夠光顧傳統雜貨店,進去看看也好。希望利用設計去解決及改善這兩點。」
張嘉杰首先釐清源盞記的優勢,他觀察到大眾慣常在超級市場購買貨物,但對於成員較少或不常開伙的家庭而言,超級市場購買乾貨數量較多,容易造成囤積或浪費,但在雜貨店販售靈活性較強,就算只要兩元綠豆,也能照常購買。考慮到包裝手法,張嘉杰提及未進行空間改造前,店面雜亂,不夠整潔,大大降低消費者購買意欲,為解決此問題,於是將貨物以獨立包裝的形式販售,讓消費者進店後,有空間挑選。「我們留意到有兩個高峰時段,好多時候客人就站在店門下單,然後爸爸、媽媽、坤哥、英姐(店家經營者)四人負責執貨,但人手難以負荷。如果在在店鋪少客源的時間,將乾貨入袋,然後就再賣作販售,操作上比較方便。」
老街坊的人情味
「整個過程中,我感受最深是看見雜貨店與街坊之間的感情聯繫。」張嘉杰憶述源盞號原定施工期間為14天,但因中途運輸問題,導致延誤數天。「坤哥(店家)就好心急,他的心急不是因為無法做生意,而是源自街坊的等待,好多人停在門口問幾時先可以進店購買貨物,但其實旁邊就有超級市場,老街坊卻在等著源盞號。好多時候,街坊就是一句,買開有感情。」
店鋪經過品牌重新包裝,除了區內老街坊外,的確增加了年輕族群,「不排除疫情影響,多了人在家煮食,但是只要去店鋪買食材,坤哥一家就會教你怎麼煮好食,他們全都是料理高手。」他認為這是超級市場無法獲得的互動及社區內的人情味。
文創融入社區
品牌重新包裝,延續了老店歷史外,還吸引了年輕族群。談及是次社區計劃,文創在社區存在的力量,張嘉杰認為是與大眾上一堂美學課程,「方法可以細緻到一張卡片、一張海報,但累積下來就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在社區樸實的環境中,是十分適合將文創帶入,設計不需要好華麗、大型才有影響力,設計就應該應用在生活上。」
最後,談及澳門文創產業發展,張嘉杰表示澳門文創氛圍濃厚,而且相較其他地區,得到政府支持。雖說如此,他觀察到澳門文創雖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開設工作室,卻喜歡單打獨鬥,「澳門有許多官方支持,是澳門發展文創的優勢,但澳門年輕設計師的氛圍,更多是單打獨鬥,如果可以,希望未來可以增加聚會,不只是設計師,而是各界領域的人,讓大家知道澳門正在發生及進行的事情。」
發佈者:Cherry,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fantasiamacau.com/2020/10/29/%e7%bf%bb%e6%96%b0%e4%b8%8d%e8%83%bd%e5%bf%98-%e8%88%8a%e5%8d%80%e4%ba%ba%e6%83%85%e5%91%b3/